一个人顶个工作室!“轻模式”让你跑得更快、赚得更稳!

图片[1]-一个人顶个工作室!“轻模式”让你跑得更快、赚得更稳!-推咖网创

一个人捣鼓手机电脑,看着也不像个正经公司,是不是也该租个办公室,招几个人,搞得像样点?

每次听到这话,我都很无语。

啥叫像样?租个办公室,摆几台电脑,请几个人坐班,就算像样了?

对于咱们草根来说,那不叫像样,那叫作死。

今天就跟你聊聊,为啥我一直坚持“轻创业”,以及这背后的智慧。

很多人对创业有种误解,觉得得有个实体,得有员工,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,才叫创业。

我以前可能也这么想过,觉得没个办公室,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创业的。

但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,看了太多起起落落,分分合合,我早就把这观念扔了。

啥叫创业?创业的核心是赚钱,是持续地赚钱,是尽可能低风险地赚钱。

其他的,都是形式,甚至是累赘。

“轻创业”的核心,就是把一切不必要的“重”都砍掉。

啥是重?

固定的办公场地租金,重不重?

每月雷打不动的人员工资社保,重不重?

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的货,重不重?

需要不断投入维护的重型设备,重不重?

这些东西,就像给你绑上了沙袋,让你跑不快,跳不高,甚至可能直接把你拖垮。

我见过太多一开始雄心勃勃,租了豪华办公室,招了一堆人,结果业务没跟上,现金流一断,哗啦一下就倒了的工作室。

他们不是不努力,也不是没想法,就是太“重”了。

行情好的时候,可能还能撑着;一旦有个风吹草动,比如去年的疫情,或者今年的经济形势,第一个死的就是这种“重”公司。

而“轻创业”呢?

一个人,一台电脑,一根网线,足矣。

最大的成本,可能就是你的时间和精力。

没有办公室租金的压力,在家一样干活。

没有固定员工工资的负担,需要人手?找兼职,找外包,按项目付费,灵活得很。

没有库存积压的风险,做服务,做虚拟产品,做信息差,几乎零库存。

这种模式,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,抗风险能力强。

市场变了,方向错了,掉头快得很,试错成本极低。

今天这个项目不行,明天换个赛道,损失的也就是点时间。

但如果你摊子铺得太大,想掉头?难!光是遣散员工、处理资产就够你喝一壶的。

所以说,“轻”是一种智慧,是草根在残酷市场里活下去,甚至活得更好的智慧。

那具体怎么做,才能把模式做“轻”呢?

首先,就是心态上的“轻”。

别总想着搞大事,别总想着一步登天。

先把赚钱这件事落实到最小单元。

能不能先通过一个小技能,一个小服务,赚到第一笔钱?

比如,你会做PPT,能不能帮人做定制PPT,收个几十几百?

你会写文案,能不能帮小商家写推广文案?

你会找资源,能不能做个付费的资源分享群?

这些都是“轻”的起点。

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平台化、系统化,想着颠覆行业。

先从一个点切入,把这个点做透,能稳定赚钱了,再考虑放大。

其次,是运营上的“轻”。

尽可能利用现有平台,而不是自建平台。

你想做内容,有公众号、知乎、B站、抖音、小红书,哪个平台用户多,适合你,就去哪个平台深耕。

你想卖货,有淘宝、拼多多、闲鱼,甚至直接在微信里就能成交。

你想做社群,有微信群、知识星球。

这些平台本身就自带流量,而且基础设施完善,你只需要专注于内容和运营。

千万别动不动就想自己开发APP,自己搞网站。

那玩意儿太重了,开发成本、维护成本、推广成本,能把你压垮。

除非你已经有了巨大的流量,或者你的模式必须依赖于独立平台,否则,老老实实利用大平台,借船出海,是最轻便的选择。

再者,是团队上的“轻”。

我一直强调,一个人能赚100万的事,没必要10个人来干。

很多时候,人多不一定力量大,反而可能增加沟通成本和管理成本,降低效率。

草根创业初期,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人,或者两三个核心合伙人。

你自己就是产品经理,就是运营,就是客服,就是销售。

等业务真的跑起来了,忙不过来了,再考虑加人。

加什么人?加能直接帮你创造价值的人,而不是加一堆行政、助理。

而且,优先考虑外包和兼职。

现在很多平台可以找到靠谱的自由职业者,比如设计、剪辑、文案、技术开发,按需付费,用完即走,多好。

这样既能解决人手问题,又不用承担固定的人力成本。

还有,就是资产上的“轻”。

实物产品尽量不做,除非你能搞定供应链,做到一件代发,或者小批量定制,把库存风险降到最低。

最好的模式,还是虚拟产品和服务。

比如课程、电子书、咨询服务、社群会员、软件工具。

这些东西,边际成本几乎为零,复制起来不费劲,一份和一万份,成本差别不大。

你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打磨产品,去做流量。

这才是真正的“轻”资产模式。

你看我做公众号,写文章,搞社群,卖点资料或者课程,这就是典型的轻模式。

我不需要租办公室,不需要请员工,不需要囤货。

我的核心资产,就是我的内容,我的粉丝,我的个人品牌。

这些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,但它们能持续给我带来收入,而且风险很小。

有人可能会说,这不就是小打小闹吗?能做多大?

没错,可能在很多人眼里,这就是小打小闹。

但我想问,做大的目的是什么?

是为了融资上市?是为了社会地位?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?

如果最终目的还是赚钱,那“小而美”未必比“大而全”赚得少。

我一个人的利润,可能比很多10人工作室还高。

而且,我更自由,压力更小。

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安排工作和生活。

市场好的时候,多干点;市场不好的时候,可以慢下来,学习、积累。

这种状态,不香吗?

当然,我不是说“重”模式就一定不好。

有些行业,天然就需要“重”投入,比如制造业,比如高科技研发。

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草根来说,没有那个资本,没有那个资源,就别去碰那些“重”的东西。

先学会在水里扑腾,先学会活下来。

“轻”能让你更容易浮起来,不容易被淹死。

等你真正学会了游泳,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本,再去考虑造大船,也不迟。

创业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。

跑得快不一定赢,跑得久才是关键。

“轻”模式,就是让你能卸下不必要的负担,保持体力,让你在这条路上跑得更远,活得更久。

别再被那些“高大上”的创业故事忽悠了,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。

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“轻”模式,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地干。

赚钱,真的没那么复杂,也没必要搞得那么“重”。

把模式做轻,把利润做厚,把风险做小。

这,才是咱们草根创业者,应该追求的智慧。

💎 加入推咖网创社,一起成为赚钱高手!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7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