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粉丝私信问我:我研究了市面上不少赚钱案例,发现很多人都在强调“先收钱再做事”,但实际操作时总怕被骂割韭菜,到底该怎么破?
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三年前在杭州遇到的一个小伙子。
他在小区里贴了张A4纸,写着“代遛狗,30元/小时”,结果被业主群骂了——“遛狗还要收钱?掉钱眼里了吧!”“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算计!”
但一个月后,骂声变成了求合作。
因为他不仅把小区里80%的宠物主的微信加了个遍,还靠着“代遛狗+宠物用品团购”的组合拳,月入2万+。
去年他转型做宠物殡葬服务,客单价直接拉到5000元,团队年流水破了百万。
这背后藏着一个反常识的真相:收钱不是结果,而是筛选流量的第一道漏斗。
一、为什么你不敢收钱?
大多数人总想着“等我把服务做到完美再收费”,结果往往死在半路。
去年有个做知识付费的同行,花了半年打磨课程,定价199元,发了十条朋友圈只卖出去3单。
他跑来问我:“是不是内容还不够好?”
我反问他:“你卖课之前,收过9.9元的咨询费吗?”他愣住了。
其实问题根本不在于内容——抖音上教PPT的博主,连课程都没有,靠9.9元社群收了几千人;
小红书上有姑娘卖“减肥监督服务”,每天发三餐照片就能月入过万。
敢收钱的人,早把市场验证跑通了;不敢收钱的人,还在自我怀疑的内耗里打转。
这就是人性最矛盾的地方:我们愿意为一杯奶茶花30元,却对知识、技能、服务充满“白嫖”心态。
但你想过吗?奶茶店老板可不会因为你嫌贵就免费——他早就用价格筛掉了非目标客户。
二、最新玩法:用AI工具实现“收钱自动化”
2025年的创业环境有个明显趋势:AI正在把“收钱”的门槛砸到地板价。
比如最近爆火的DeepSeek模型,普通人不用懂代码,对着手机说句话就能生成营销文案、客户问答甚至短视频脚本。
有个做老照片修复的同行,把接单流程全交给了AI:客户发照片到微信→AI辅助报价→支付后用AI生成修图指令→AI生成初稿→人工微调后交付。
这套模式让他一个人同时操作5个微信号,日流水稳定在3000+。
用他的话说:“AI替我收了钱,我才有时间琢磨怎么涨价到299元/单。”
更狠的是跨境电商圈的新玩法。
有人在TikTok上卖“3D打印宠物雕像”,账号里全是AI生成的虚拟作品展示视频。
客户下单付款后,后台才启动打印程序。
钱不到账,连电费都不用浪费。
这种“先收钱再生产”的轻资产模式,正在颠覆传统电商的逻辑。
正如一位做定制T恤的老板说的:“以前怕库存压款,现在怕收钱太慢——收钱越快,现金流越稳。”
三、从“被骂”到“被追着付钱”的转型心法
当然,收钱不是无脑刷屏。
今年微信生态里会赚钱的那批人,早就玩起了“隐形成交”。
有个做情感咨询的95后,朋友圈从不发广告,只晒客户送的锦旗和手写信。
但她的私域变现率高达40%,秘密全藏在“三次筛选”里:
①9.9元测试款:知乎回答底部挂“婚姻急救手册”,付款后才能加微信;
②199元信任款:微信私聊只解决具体问题(比如“怎么让老公交出工资卡”),不扯虚的;
③2999元深度服务:前两轮筛出的高意愿用户,直接推1V1咨询。
这套组合拳让她避开了80%的无效咨询,年收入破百万。
用她的话说:“骂我的人根本走不到第三步——他们连9块9都舍不得花,怎么可能花三千?”
四、2025年的收钱风口在哪里?
结合最近半年的观察,我总结出三个低风险、高回报的赛道:
①AI+小众服务:比如用DeepSeek接单法律咨询、留学文书润色,客户付款后自动生成初稿,人工只需审核;
②私域快闪店:在微信里卖限时高价产品(比如手作珠宝),用“付款才能进群”的门槛过滤白嫖党;
③情绪价值订阅:抖音上有人卖“骂醒服务”,9.9元/条语音痛骂拖延症,复购率高达70%。
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:用极低的成本验证需求,用价格筛选出真正愿意付费的人。
五、收钱的终极秘密:不要脸,要链路
所有不敢收钱的人,本质上是没想清楚商业的本质。
商业是什么?是用价值交换财富。你提供的价值可能是技能、资源、情绪,但对方是否认可,只能通过“付钱”来验证。
就像那个被骂的遛狗小伙,后来在社群里说的:“骂我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客户,但付我30块的人,后来买过588的狗粮、3888的宠物保险——他们才值得我熬夜优化服务。”
所以,如果你还在纠结“收钱会不会伤口碑”,不如先回答这三个问题:
我的服务是否解决了具体痛点?
我的定价是否筛掉了非目标人群?
我的交付是否能超出用户预期?
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,请立刻、马上、现在就收钱。
收钱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找到那群愿意为价值买单的人。
💎 加入推咖网创社,一起成为赚钱高手!
暂无评论内容